▍來源:賽柏藍 作者:遙望
這個藥企厲害了!工業廢水,公然噴灑在馬路上,時間長達1年。
執法部門不手軟!責令停產,罰款80萬,拘捕責任人。
▍排廢水,煞費苦心
據央視網消息,近日,江蘇如東發生了一起惡劣的藥企偷排廢水事件。不同於偷排到江河水渠,或是自挖滲坑,江蘇拜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,公然把高濃度廢水,噴灑在大馬路上。
據悉,拜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將裝廢水的槽罐車偽裝成灑水車,常年在夜間沿途非法排放高濃度廢水。
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,拜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就采用這種方法偷排廢水,粗略估計總排放廢水量大約在3000噸。
目前,當地環保局正式向該企業發放了行政處罰告知書。查封產生汙染的設備,責令停產整治、並處罰款80萬元,同時對相關責任人按照相關程序移交公安行政拘留。
▍環保升級,優勝劣汰
其實,江蘇拜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行徑並非孤立,不少中小藥企,沒有環保設備,排汙無法達標,可是又不想承擔高額排汙費用,就選擇違規排放,私自處理等。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”,在監管趨嚴,環保升級的背景下,再如此鋌而走險,無疑是死路一條。
目前,中國約有6000家製藥企業,4700家製劑企業,其中90%為仿製藥企業,多數規模較小,研發、環保投入有限。
2018年1月1日,《環境保護稅法》正式實施。毫無疑問,此次環保稅開征,製藥企業將麵臨環保成本飆升和監管趨緊的雙重“擠壓”,部分藥企會因對汙染整治不達標,被限產或停產。其中,沒有能力進行 設備升級、環保改造的中小藥企,將慘遭淘汰。
例如,此前哈藥在公告中稱,“近年來,公司已累計投入4億元用於清潔生產和環保治理,主要建設了廢水預處理及汙水處理、氣味、鍋爐煙氣、噪聲等各項汙染處理設施。每年各項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在5000餘萬元。
拋開前期投入,僅每年5000萬元的運行成本,對於大多數中小藥企來說就已經是天文數字了。
▍新環保稅法征收標準更嚴
曆時6年,《環境保護稅法》的落地,意味著我國環境保護“費改稅”,不再征收排汙費。據中央財經大學預估,我國每年環保稅征收規模可達500億元。
環保稅與目前的排汙收費項目相當,包括 大氣汙染物、水汙染物、固體廢物和 噪聲四類。
環境保護稅的稅率為:
大氣汙染物稅額為每汙染當量1.2元至12元;
水汙染物為每汙染當量1.4元至14元;
煤矸石汙染物稅額為每噸5元;
危險廢物稅額為每噸1000元;
如果工業噪聲超標1-3分貝,將對企業每月征收350元;
若噪聲超標4-6分貝,則每月征收700元;
若噪聲超標16分貝以上,則每月征收11200元。
據了解,國內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製藥企業,每年光排放廢水就高達上千萬噸,按照《環境保護稅法》粗略一算,光汙水處理成本就要上億元。但這僅僅是處理廢水一項,還包括廢氣、 固廢和噪聲等。
更不用說,貴州、廣州兩地還提高了環保稅額標準。以貴州省為例,大氣汙染物每汙染當量2.4元;水汙染物每汙染當量2.8元,是貴州現行排汙費征收標準的兩倍。
▍新環保稅法力破地方保護
有業內人士反應,以往,藥企被查,隻要繳納少量罰款,整頓之後還可以繼續工作。自《環境保護稅法》之後,汙染企業一旦被查,均遭停產整頓,無一豁免。
據悉,以前,地方保護在或多或少地起作用。而現在,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,中央不再參與分成,這將大幅提升地方環境治理的積極性。今後,藥企還妄想“地方保護”,就顯得很不現實了。
附:新聞事件視頻